• 747414674/2021-00002
  • 中牟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 2021-03-25
  • 2021-03-25
中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中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经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325

中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中牟抢抓千载难逢历史机遇、依托重大战略全面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加快强起来步伐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东部新城的关键时期。本纲要根据《中共中牟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县战略意图,明确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

东部新城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  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五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和省、市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5.9亿元,先后跨过300亿、400亿两个台阶,是“十二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8.4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3%。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百强县排名由2016年第99位上升到2020年第80位,上升19个位次;投资潜力在全国百强县排名由2016年第64位跃升到2020年第16位,上升48个位次。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二五”末的8.739.551.8优化为5.728.465.9。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支撑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6.7%,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1.32%增长到1.65%。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

——城乡内涵品质大幅提升。确定了4+2”的空间发展格局,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的城市有机更新和动能提升全面推进,城乡建设全面提质。以文创园核心板块开发建设为带动的城市结构优化、形态提升效果不断显现。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以高速公路、城市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新增各类交通路网45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0%,年均提高3.6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态势显著增强。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双增强”,区域协同开放、联动发展打开新空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加速推进。“十三五”时期,全县累计新签约项目协议资金3371亿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563.2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7倍;利用外资3.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94亿元。

——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以“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为牵引的“放管服”改革取得阶段成效,商事制度改革、土地供应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等有效实施。行政审批效率持续提升,全部事项承诺办理时限由8423个工作日压减至5060个工作日,压减3363个工作日,压缩比例达39.9%,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事项由89项提升至363项,是“十二五”末的4.1倍。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百强县第86名。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强力推进,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建成投用。累计建成各类生态廊道1174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1.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1%43.8%,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12.7个、15.3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成倍增加,由10平方米增至20.9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连续5年入选“最美中国榜”。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圆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低收入村全部退出;省定1.7万人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实现了沿黄区域违法建筑等“四乱问题”清零、域内散煤清零、非电燃煤锅炉清零;PM10PM2.5分别下降5.62%7.69%2020年优良天数达到256天,优良天数连年位居全市前两名;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化解,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持续下降,商品住房去化周期处于合理区间。

——人民生活品质得到重大提升。年均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稳定在75%以上。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五年累计建设中小学36所、城市游园及活动广场22个;在全国率先开展分级诊疗,形成具体化、可操作、真落实的医改“中牟模本”。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有序。法治中牟、平安中牟建设全面深化,县域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信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连续6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更加严密,成功创建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应急救援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党内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坚持高标准组织、高质量实施,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村(社区)两委换届试点“后评估”经验全省推广。持之以恒正作风、久久为功肃政纪,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一批管党治党不力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专栏1  中牟“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指标

属性

绝对值

年均±%

绝对值

年均±%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05

9

435.9

10.5

(现价)

预期G

2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9

——

12.3

预期S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60

11

61

11.1

预期S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50

6

158.4

7.1

预期S

5

外贸进出口总额

——

2.3亿美元

2

19.7亿元

2.6

预期S

6

实际利用

域外境内外资金

亿元

120

——

127

2.6

预期S

外资

万美元

6600

——

6866

2.4

预期Z

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

——

——

6.8

预期Z

8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60左右

65.9

预期G

 

 

指标名称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指标

属性

绝对值

年均±%

绝对值

年均±%

经济发展

9

全员劳动生产率

%

——

1

 

10

城镇化率

%

60(预计)

3.6

60左右

3.6

预期G

11

宽带接入能力

城市宽带

%

100

100

约束G

农村宽带

%

50

50

创新驱动

12

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

1.32

年均0.1个百分点

1.65

——

预期G

13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

——

2.68

——

预期G

14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亿元

——

10

——

13.1

预期G

民生福祉

1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000

6

27200

6

预期G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400

7

  33400

7

预期G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000

8

22100

8

预期Z

16

城镇就业

新增就业人数

(累计)

万人

1.5

1.6

预期G

调查失业率

%

4.5

4

预期G

17

贫困发生率

%

0

0

约束G

18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2.976

4

约束G

19

平均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

35

——

35.5

——

约束G

生态文明

20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5.0782

5.2961

约束G

21

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

立方米

17

——

11.18

——

约束G

22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约束G

 

指标名称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指标

属性

绝对值

年均±%

绝对值

年均±%

生态文明

23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累计)*

%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约束G

24

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累计)*

%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约束G

25

森林发展

森林覆盖率

%

——

——

27.06

——

约束G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

——

243.15

——

约束G

26

空气质量达标率*

%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约束G

其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约束G

27

主要污染物排放*

化学需氧量

%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约束G

二氧化硫

%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约束G

氨氮

%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约束G

氮氧化物

%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约束G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牟加快发展的最好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时代优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周期更短、迭代更快;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步入生态文明时代、数字时代,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有利于我县推动产业高端化、持续性发展。从政策优势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及郑开同城化机遇在我县叠加,必将在产业转型升级、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服务融合、高端要素聚集等方面,为我县提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区位优势看。中牟作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东部新城、郑开同城化的“桥头堡”,在城市群融合协同发展、融入“双循环”大格局过程中,具有天然的空间地缘优势。从产业优势看。以文旅、汽车、都市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新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为带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集群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人文优势看。全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我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产业支撑能力有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仍不够强,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开放意识、创新精神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合判断,我县正处于战略叠加机遇期、转型攻坚发展期、蓄势跃升突破期。面向未来,危中有机、变中有势,必须增强赶超意识、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善于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努力夺取“十四五”时期中牟发展新胜利。

 

第二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县将紧紧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基本建成“两化五强”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东部新城。“两化”:一是城镇现代化。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建成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绿色智慧新城、美丽幸福家园。“五强”:一是产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持续扩大,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持续增强、都市生态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打造未来汽车制造基地、大健康产业基地、时尚文化休闲中心、现代农业新样板,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二是科创强。创新要素显著集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城市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健全,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产业、创新、资金、人才链条加速融合,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为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的新兴区域。三是文旅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黄河文化得到充分挖掘弘扬,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成为国内知名的文旅新城、全国文明城市。四是生态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普及,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资源能源高效集约利用,生态系统治理富有成效,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美丽中牟。五是法治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中牟、平安中牟建设达到新高度,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三节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郑州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城市提质和乡村振兴,着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融入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的国家中心城市东部新城初具规模,郑开同城化“桥头堡”的作用充分发挥,为促进中原更加出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管党治党责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拼在一起,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力量,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抓重点、强弱项、夯基础,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破除一切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深化对外开放,融入区域联动发展,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抓好基层建设。立足中牟实际,把握发展规律、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激发全县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干字当头。树牢干事创业的导向,打基础、谋长远,抓机遇、开新局,解民忧、顺民意,弘扬“一人干几人活、一年干几年活”,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一步步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第四节  发展目标路径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抓实“一、三、四、五”目标路径,在“两化五强”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东部新城建设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在河南更加出彩中出重彩。

“一”个目标:就是围绕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通过五年努力,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东部新城初具规模。

“三”大机遇:就是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及郑开同城化机遇。

“四”个定位:就是建设全省对外开放窗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五”个新:就是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努力实现: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跨过500亿、600亿两个台阶。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先进制造业增加值GDP比重达到30%以上;城市建设更加合理,核心板块建设基本成型;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位次明显前移。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小微企业创新产业园加快构建,郑开双创走廊中牟段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水平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创新活力持续激发,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生态文明取得新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美丽中牟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居民享有更高质量的就业、教育、卫生、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

——社会治理得到新加强。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更加健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众、条与块等方面关系更加协调顺畅。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充分彰显,市场对资源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体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专栏2  牟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

“十三五”

基数

“十四五”

目标

属性

类别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10.5(现价)

7.5左右

预期性

国家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3

5

预期性

国家

3

常住城镇化率(%

60(预计)

65

预期性

国家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7.1

7.5

预期性

5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率(%

6

3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

6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1.65

2以上

预期性

国家

7

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件)

2.88

4.8

预期性

国家

8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按市下达目标

预期性

国家

9

研发平台

28

38

预期性

65

80

预期性

三、民生福祉

1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

6

7.5左右

预期性

国家

11

城镇调查失业率(%

4

5

预期性

国家

12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8

11.4

预期性

国家

13

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

4

4

预期性

国家

14

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儿童托位数(个)

0.28

3

预期性

国家

15

人均预期寿命(岁)

80

82.5

预期性

国家

16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4

96

预期性

四、绿色生态

17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国家

18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国家

19

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国家

20

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国家

21

森林覆盖率(%

27.06

29

预期性

国家

五、安全保障

2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3.8

按市下达目标

预期性

国家

 

第五节  战略重点

 

“十四五”时期,要全面落实东强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东部新城,必须把握好十二个战略重点。

——着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中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的新兴区域。“十四五”末,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

——着力做强先进制造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新兴产业带动,推动产业链式布局、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十四五”末,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

——着力做优现代服务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需求侧管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文旅融合为路径,大力培育“旅游+”、数字文创等新产业,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到2025年,旅游人次突破3000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五年累计超亿人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都市农业发展新格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环、两轴、三区、多点”的战略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平原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新样板、新路径,力争在全市乡村振兴进程中迈大步、走前列。

——全面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打造高品质都市田园新城。全面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紧盯深度城市化的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以“聚、优、控”为原则,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化、共享化、协同化发展。“十四五”末,力争城乡总人口突破85万,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全面融入区域交通体系,打造综合性联络大通道。坚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积极融入郑州及周边城市,打造郑开同城化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建设高效便捷、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按照“要素配置讲效率、公共服务讲均衡”的原则,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全面融入双循环,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依托郑州“枢纽+物流+开放”优势,推动供给与需求互促共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内需与外需相互协调,积极融入双循环体系,在新发展格局中扩大中牟开放新优势。

——坚持以文化城,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坚定文化自信,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统一、传承与创新相融合,培育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力争到2025年,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幸福美丽中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贯彻“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思路,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紧紧围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办实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手段,健全城市治理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牟、平安中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章  着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中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打造郑州“东强战略”实施重要承载地,郑开同城创新发展新兴区域。

 

第一节  建设多层次创新载体

 

建设多层次创新平台。抓好郑开双创走廊建设机遇,建设多层次创新平台,提升平台运行管理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以中科未来冷链产业研究院落地为引领,积极谋划引进培育一批产业研究院、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力争创建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创新机构,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载体入库培育机制,持续实施梯队培育,推动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的新格局实施规上制造业企业科研机构全覆盖工程,鼓励企业建设高效实用的企业创新中心,努力争创一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引导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入落实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产业前瞻与关键性技术研发计划等科研专项,引领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协同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高端科技企业培育孵化、科技检测、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平台落地中牟,鼓励吸引全国乃至全球高水平创新成果在中牟转化;支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搭建技术需求与创新服务平台,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学普及中的作用;引导生产关联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主导产业中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探索由专业人才团队、孵化基地、产业发展基金(社会资本)、公共服务平台、专业产业园区构成的“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持续融合态势。

 

第二节  强化人才创新战略支撑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深入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引进扶持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以产业链联动人才链,强化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人才与企业的联动发展,推动行业内和区域内的人才流动,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强化人才培育,鼓励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各领域人才开展“二次深造”、交流学习活动,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不断培育壮大本土优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快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环境,让人才充分实现人生价值,栽植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集聚的“梧桐树”。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健全科研人员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完善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入托、住房安置等多部门联动的人才保障政策,形成吸引和留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优越环境。

 

第三节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提高创新服务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支撑,进一步健全创新载体培育入库机制,坚持分层梯度、分类靶向培育并举,培育建设更多的创新主体。坚持开展“进园入企”、“一企一策”指导服务,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县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后补助和创新平台(载体)、科技服务平台、科技金融、人才引育等奖补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引导各类创新主体用好用足扶持政策。持续加大县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实施更有利的科技普惠政策,提高本级财政科技支出比重。

构建良好创新环境。坚持原创导向,突出“人才+资本+场景”,创新科技金融、提供创新场景、优化政策支持,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完善政府+社会创新载体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机制,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强化社会创新意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在全县上下营造“关注创新、尊重创新、投身创新”的浓厚氛围。

 

第三章  着力做强先进制造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新兴产业带动,推动产业链式布局、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十四五”末,先进制造业产值超千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培育百亿级企业3家。

 

第一  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汽车产业提质增效。以产业链整合提升为重点,以锻长板、补短板、调结构、促转型为核心,加快完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转型。立足汽车制造产业基础,推动整车产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扩大专用车竞争优势,增强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郑州日产通过技术创新提档升级,实现产品多元化,提高品牌竞争力;支持红宇、博歌、华路全面拓展,力争成为细分行业龙头;加快推动北奔重汽、宇通轻型专用车等重点项目落地量产,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到2025年,力争整车生产能力突破25万辆。

创新发展关键零部件。围绕传统零部件配套产业重点领域,加快提升动力总成系统、底盘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系统领域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支持风神科技、青山变速器等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构建更加完善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和上下游产业链。

着力壮大装备制造。坚持配套先行、整机跟进、链条延伸、产业集聚,积极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和项目,加快先进技术和新兴模式应用,推动产业集中布局;壮大骨干企业、发展配套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支持欧帕机器人、多元装备、新华重机等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把装备制造业培育成超百亿级产业,打造全省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以模式和要素升级为抓手,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支持工业设计创意、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品质量检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建设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建立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创新设计生态体系,加快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到2025年,力争新增5家工业设计中心。

 

第二节  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紧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两大重点,以“电池带动,整车突破”为方向,打造产业链条。支持新能源电池企业提档升级,拓展市场,打造中原乃至整个北方最大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支持郑州日产、海马新能源、比克汽车新车型研发生产,打造中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瞄准特斯拉、丰田等新能源汽车领先企业,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涉足的网联汽车项目,争取率先布局和引进,同步布局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形成竞相发展的新局面。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产值突破200亿元。

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以官渡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郑开双创走廊为依托,积极推进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医疗科研院所等平台建设,聚集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与知名基因工程企业交流合作,积极引进生物工程研发技术,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加大太龙药业、辅仁药业、中牧生物等企业培育力度,谋划引进恒瑞医药、华兰生物、海利生物、宝灵BAOLING等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培育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以智慧医疗为核心,高端医疗装备、健康医疗服务、药品制剂为特色的生物医药智慧创新高地。到2025年,力争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

着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培育数字化产业。依托现有汽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加快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重点推进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积极承接郑东新区智慧岛、郑州鲲鹏软件小镇的创新成果及创新链延伸,吸引承接电子信息及智能装备生产制造环节落户中牟,不断壮大数字经济产业规模。

 

第三节  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提升集约化水平。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水平集聚发展、高效率运营服务,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完善园区规划布局,强化与周边地区的融合互补发展,增强产业园区资本集聚和人才吸纳能力,打造引领性强的高新产业集群、与城市功能相协调的制造产业集群。坚持集约节约方向,鼓励建设“园中园”,着力打造“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小微企业产业园。到2025年,力争建成3个以上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区。

提升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培育制造业新动能。坚持人工智能、数字赋能、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加快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推动低成本、模块数字化设备和系统的部署应用。深入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实施以机器人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加快培育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脑等未来产业。实施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活动,开展基于5G、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应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2025年,力争工业企业上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提升绿色化水平。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引导开展绿色企业(工厂)创建活动,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完善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管网系统和垃圾收储运体系,建设绿色园区。推进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将产业园区纳入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范围,统一开展生态修复、海绵化改造和绿化建设。到2025年,力争将中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成为绿色产业园区。

 

 

专栏3 “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重点项目

 

装备制造类项目:北奔重卡生产基地项目宇通轻型车项目三一挖掘机制造生产基地汽车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百合科技产业园项目年产1500吨电磁线及20万套汽车发电机建设项目匠仁专用车房车改装生产基地郑州泰恒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项目郑州金润汽车部品有限公司项目等。

零配件制造类项目:河南汇达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郑州迎祎实业有限公司项目郑州锦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鑫瑞)项目凯雪二工厂项目等。

新能源类项目:郑州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比克聚合物电池工厂项目比克新能源客车项目比克电池配套产业科技园氢能电堆项目中比动力电池研发生产项目比克总部电池生产线搬迁项目中力动力电池二期项目等。

生物医药类项目:郑州中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物疫苗产业基地项目河南太龙制药有限公司年产中药液体制剂11亿支/瓶、固体制剂10亿片//袋项目河南竹林众生制药有限公司年加工中药饮片5000吨(含中药配方颗粒500吨)项目郑州龙生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0亿片///袋项目上和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工程项目官渡生物医药产业园象屿健康智慧谷项目正创集团华中区域总部基地项目等。

其它配套项目:郑州机动车检测中心项目、郑州盛意发实业有限公司项目、郑州富邦实业有限公司项目、郑州云商实业有限公司项目、郑州万鸿实业有限公司项目等。

 

第四章   着力做优现代服务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旅游目的地

 

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需求侧管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文旅融合为路径,大力培育“旅游+”、数字文创等新产业,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到2025年,旅游人次突破3000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五年累计超亿人次。

 

第一节  优化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全面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抢抓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机遇,推动《中牟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0年)》有效落实,构建“一核一带四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一核”即:依托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数字+文化+旅游”,以数字创意经济发展为优先导向,以文创全要素集聚、体制机制创新驱动为载体,聚焦数字文旅创意经济,打造凸显城市活力的国际数字文旅创意核心板块。“一带”即:依托黄河湿地公园、中牟鸟类湿地公园等黄河文化标识项目,营造黄河南岸慢生活、微度假理想生活方式,打造彰显中原文化厚度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四区”即:依托鹭鸣湖、贾鲁河、运粮河、潘安湖湿地公园等湿地生态景观资源,打造滨水观光度假区;支持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之国、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时尚创意休闲区;打造官渡文化旅游区、箜篌城音乐小镇、寿圣寺双塔康养小镇,提升潘安文化主题公园、郑州牟山湿地公园等景观文化内涵,打造文化体验静心区;依托草莓种植基地、西瓜种植基地、万邦千禾农场等产业基础,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培育打造10个特色生态示范村、旅游名村、A级景区村,打造35个特色生态示范镇、旅游名镇,培育1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打造乡村旅游度假体验区。

 

第二节  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加快完善文旅产业链条。以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为载体,推动数字经济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数字创意、文创设计等新兴业态的招引布局,丰富园区产业业态。聚焦夜秀演艺、夜间景区、特色活动、酒吧文化等领域,激活“月光经济”,引爆夜间消费,提升园区活力。依托文创园六大主题公园,全面补齐旅游配套要素,重点引进特色突出、高端、时尚的住宿、餐饮、购物品牌,积极对接高端优质医疗、教育、居住资源,全面完善、延展旅游产业链条。加快实现客流增加、人员集聚与各种服务能力的匹配融合,构建“既有产业、又能生活”的文创旅游新生态,打造超亿人次旅游目的地。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归雁行动”“引凤计划”,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构建形成主题公园带动、特色文旅联动、休闲购物互动、会议会展牵动的产业格局。围绕“时尚旅游”,推进只有河南·戏之国、郑州海昌海洋公园、郑州中华复兴之路、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二期等项目建成运营,构建园区文旅产业核心引擎;围绕“娱乐休闲”,加快百老汇家庭文化娱乐中心、阿南达婚庆庄园、“一带一路”美食城等项目建设,激发娱乐休闲消费新动能;围绕“现代服务”,重点推进郑开中央活力区、洲际假日酒店、建业J18、杉杉奥特莱斯二期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强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结构清晰的旅游集散中心分级体系;建立融标准化、系统性、辨识性于一体的旅游标识系统,打造中牟文创旅游品牌,构建具有国际品质的旅游标识系统;完善“便捷乐享”旅游服务网络,以智慧旅游为主题,推进智慧旅游园区、景区建设,全面搭建园区智慧旅游平台。

 

第三节  大力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区域健康信息共享水平,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推动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支持发展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引导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养老服务领域,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居—助—养—护”全覆盖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遵循“人、城、产”逻辑规律,面向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总部,集合会展博览、总部办公等高端服务功能于一体,精细化布局适合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化就业人群的城市功能,配套高能级企业总部和商务休闲、高端酒店、金融服务项目,提供智能化、有温度的办公和消费场所,放大总部经济要素聚合效应,构建高质量产业服务体系,打造集新技术、新资本、新人才于一体的生态总部基地、综合创意区。

 

专栏4 “十四五”时期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文旅类项目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只有河南·戏之国郑州中华复兴之路海姿冰雪世界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百老汇家庭娱乐中心一带一路美食城阿南达婚庆庄园黄河大堤两侧十里观光旅游项目。

总部经济类项目河南郑港科技园浙商总部大厦项目汽车金融大厦项目河南永绿百合广场中原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省移动总部基地河南传媒文化产业园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总部基地郑州交通科技产业中心牟中·总部港项目网库集团河南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项目厚疆实业总部基地景沣总部港

设计类项目中国电建集团华中电力设计研究院科技研发基地、省建筑院总部基地、悉合创谷、合城创意中心、中核集团智能科技创新基地、郑州城建科技广场项目

商业类项目郑州杉杉奥特莱斯购物广场二期郑州海宁皮革城二期建业J18商业项目

酒店类项目:洲际假日酒店金世纪建国饭店

教育类项目伯利恒外国语学校郑州华清永威中学郑州市中牟县一八联合学校郑州外国语国际学校。

健康类项目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区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院区。

其它配套项目中牟县游客服务中心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青年设计师创业基地(人才公寓)等。

 

第五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都市农业发展新格局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环、两轴、三区、多点”的战略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平原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新样板、新路径,力争在全市乡村振兴进程中迈大步、走前列。

 

第一节  持续提升农业效益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筑牢农业生产基础。到2025年,全县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43万亩。实施高标准“菜篮子”示范基地建设,保障“菜篮子”供给能力。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构建高效节水灌溉体系,发展节水绿色农业,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树立“质量兴农、品牌助农、绿色强农”发展理念,按照“组织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发展要求,大力调减低效粮食作物,全面提振优势特色产业,扎实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推进城旅、文旅、农旅、养旅等产业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县范围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总数达到1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园10家。

推动农业增值增效。积极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工作,稳步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索推广“合格证+追溯码”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的全过程、全环节、全天候”可追溯。到2025年,全县绿色食品认证达到30个。

 

第二节  着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守牢耕地红线,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落实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保障,到2025年,实现农村宅基地审批全覆盖。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做好“农村土地”文章,做实“集体产权”试点,做活“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到202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不低于50%

加快培育新型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主体培育,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发展势头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到2025年,新培育国家级合作社2家、省级5家,家庭农场国家级1家、省级5家,全县市级以上合作社总数达10家、家庭农场达10家。

 

第三节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加快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短板,促进产业项目提档升级;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劳务补贴政策,促进贫困劳动力长期稳定就业;加快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和社会扶贫网“三专一平台”建设,不断扩大消费扶贫规模。

健全防贫监测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健全“事前”监测预警机制,优化完善“防贫预警监测系统”,完善“事中”及时帮扶、“事后”跟踪问效机制,确保被帮扶对象不返贫、不致贫。到2025年底,实现全县农村人口防贫监测全覆盖。

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项分类优化调整现有帮扶政策,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抓好政策、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帮扶力量等方面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专栏5 “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生态农业项目:中牟县狼城岗镇黄河锦鲤养殖示范项目农业产业园项目村集体经济产业园项目。

其它配套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高标准菜篮子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第六章  全面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打造高品质都市田园新城

 

全面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紧盯深度城市化的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以“聚、优、控”为原则,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化、共享化、协同化发展。到“十四五”末,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城镇人口达到55万以上,力争城乡总人口达到85万以上。

 

第一节  优化城乡功能布局

 

做好“聚、优、控”三篇文章,加快构建形成“一主两副,四组团六节点”的“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功能格局。“一主”:集中打造郑州国际文创园城市主中心,以国际数字文创新城、中原地区数创引擎、文旅地标为目标,全力推进3.5平方公里核心板块建设。“两副”:重点建设新老城区城市副中心、官渡—郑开同城化示范区副中心。新老城区重点提升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完善城市功能和服务能力。官渡—郑开同城示范区重点落实郑开同城化机遇,加快建设成为郑州东部运转高效、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四组团”:培育汽车园、官渡南、雁鸣湖、临港四大组团,强调特色功能培育,分别承担西融郑州、东进开封、北秀黄河、南联港区使命。“六节点”:突出中心镇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支点作用,规划万滩、狼城岗、姚家、韩寺、黄店、刁家六大中心镇,以城镇特色为方向,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完善城镇功能和配套基础设施,持续增强中心镇对周边乡村的带动作用,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形成有带动力的新型城镇化等级节点。

 

第二节  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快构建城市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一张网”,打造系统完善、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构建高效、高质、便捷的城市路网内联体系;完善应急备用水源体系,加快形成“双水源、互备用”供水体系;完善多源多向、灵活调度的天然气输配供系统,构建满足天然气调峰、储备及应急保障的供气体系;积极拓展再生水余热、深层地热等多种新型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模式,构建多元化集中供热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核心片区与高质量发展片区有序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随道路同步推进雨污管网改造,构建完善可靠的防洪排涝设施体系。

加快智慧化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运用,构筑未来发展战略性优势、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探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及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坚持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把“生态之城、循环经济”作为中牟的新名片和增长点。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分类全体系建设管理,建立以垃圾分类效果、资源化利用率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分类积极性,引导、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分步开展雨污分流,谋划建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市政污泥等一批资源化利用项目,积极探索中水利用、垃圾焚烧供热等新模式。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依托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治理下移、智慧管理等方式,探索构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党建社会化”功能,打通党群联系最后一公里,组织基层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探索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提升“大城管”资源整合力、工作凝聚力;拓展数字城管在智慧停车、智慧环卫、智慧市政、智慧公厕等业务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形成“一网统管”的智慧城管体系。

 

第三节  统筹推进城乡发展

 

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加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科学编制改造规划,分期分批有序组织实施,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持续推进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提升,实施“一纵五横三环七点”示范区域改造,实现违建、散乱污企业、旱厕等乱象全面清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真空地带。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理及垃圾分拣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加城区绿地面积和绿化总量,加大“口袋”公园、街角公园建设力度,提升中心城区绿园建设品质,让城市更加宜居。加快推进以城中村改造和合村并城建设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从“县”向“城”嬗变,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东强”战略提供坚实支撑。“十四五”时期,实施合村并城社区建设项目14个。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对规划保留村庄逐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沿黄生态村庄和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重点抓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户厕改造、村庄绿化、道路硬化等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修复。到2025年,全县所有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焦聚力、以点带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一批3A级标准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和“四美乡村”标准的示范村。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分类实施,梯次推进不同类型村庄建设,加快新型社区推进力度。到2022年,建设完成沿黄区域美丽乡村精品村3个,示范村20个;到2025年,力争创建6个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的精品村和3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村,逐步形成23个以沿黄风貌、高效农业、休闲观光等各具特色的美丽田园组团。

专栏6  “十四五”时期城建设重点项目

城市建设项目:核心板块道路、管廊、桥梁、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青年路街道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东风路街道老旧小区红线外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供电设施项目;牟山路、永福街雨污水管道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市政生活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污水利用再生管网工程;供水厂调蓄池及配套供水管网工程;绿博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汽车产业集聚区供热管网工程。

美丽乡村项目:狼城岗镇北堤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项目、狼城岗镇美丽乡村瓦坡村基础设施整村提升工程狼城岗镇美丽乡村太平堤村基础设施整村提升工程万滩镇关家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项目、雁鸣湖镇堡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项目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官渡镇美丽乡村工程美丽乡村组团建设工程。

新型社区项目:中心镇区并镇类社区项目,雁鸣湖镇镇区社区、雁鸣湖镇太平庄社区、姚家镇镇区社区、万滩镇镇区社区、大孟镇堤头社区等5个社区项目;县级重点特色社区项目,郑庵镇福山社区、郑庵镇春晖社区、刁家乡付李庄社区、雁鸣湖朱固社区等4个社区项目;村庄在新型社区建设房屋50%以上的社区项目,狼城岗镇姚寨等5个社区项目;村庄与新型社区规划重叠的社区项目,官渡镇周庄等8个社区项目大孟镇堤头社区安置房项目;姚家镇社区四期安置房;万滩镇社区安置房项目

合村并城项目:轩城社区(二期)、十里头社区、后路俭社区、马顶堡社区、桃村李社区、小廿里铺社区、东关社区、草场社区、李小安社区、绿博安置区、郑庵镇镇区社区、大孟镇区社区(二期)、绿6社区(二期)、刘申庄社区。

 

第七章  全面融入区域交通体系,打造综合性联络大通道

 

坚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积极融入郑州及周边城市,打造郑开同城化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建设高效便捷、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第一节  构建高效便捷大通道

 

强化域外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实现与郑州市主城区、航空港区和开封市主城区的规划道路全线贯通,融入郑开同城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推进城际公路快速化、城际客运公交化,有效推动郑开交通同城。重点推进陇海快速路东延、南三环东延、科学大道东延、郑开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全方位对接郑开同城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平安大道东延、豫兴大道东延及与郑州东区连接段等道路建设,实现国道310东延、省道224、省道225、省道317中牟境新(改)建工程干线路网全覆盖;协调推进省道225中牟境跨黄河大桥、安罗高速中牟境跨黄河大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惠街与连霍高速出入口、广惠街与郑民高速出入口等6个新增高速口建设,力争县域高速口达到12个,真正实现“15分钟”上高速。

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强与郑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对接,推进K2快线中牟辖区内新增站点改造建设,完善站点配套设施。积极配合郑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争取向中牟城区延伸。适时启动建设中牟辖区内部轨道交通线路,与K2快线、地铁8号线形成有机衔接,强化辖区内部轨道交通服务。

 

第二节  实施全域畅通工程

 

优化内部交通网络。科学分析域内组团交通状况,重点推进春江路、文通路、中原大道等道路建设,积极打通次支“断头路”,完善微循环路网;健全支路微循环系统,提高路网等级与密度,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和完善“四环八纵十二横”的县域公路交通网络格局。

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推进狼姚路、万岗大道、十六大街北延、政通大道、昌平路等沿黄交通路网建设;结合5G技术打造智慧农村路,开展“四好农村公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整治农村公路环境,基本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的乡村路网新格局,努力营造“畅、安、舒、绿、美”的农村交通通行环境。

 

第三节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大力推进全域公交。坚持公交优先、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加快形成市县一级、县镇(乡)二级、镇(乡)村三级的城乡公交网络,满足城乡居民共享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提高公交站点覆盖率,加快推进公交场站、农村客运服务平台、智能化站牌站亭建设,形成集散换乘、平行换乘、垂直换乘等多种换乘模式,逐步打造形成“便、准、舒、洁”的城市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

加快完善旅游公交。设计多样化游览方式和旅游线路,增加景区停车泊位,完善静态交通设施。布局串联各景区、公园的旅游道路网络,推广定制公交服务和公交专线服务,打造“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形成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旅游慢行系统。

打造智慧公交模式。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综合智慧平台,实现公交行业5G应用。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公交线路、站点设置,有计划、分步骤完善城区“干、支、微”智慧公交网络。

 

专栏7  “十四五”时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高速道路:安罗高速(中牟段)项目,中牟境长11.975公里,总投资57亿元。

高速上下口:省道317与安罗高速上下口、省道312与安罗高速上下口、新国道310与安罗高速上下口、国道107与连霍高速上下口、广惠街与连霍高速上下口、广惠街与郑民高速上下口。

国省市县干线:国道310东延新建工程,总投资5.9亿元,建设周期20242026;省道224中牟境新建工程,总投资39亿元,建设周期20212025;省道225中牟境南段(大孟镇土寨至黄店镇岗陈)改建工程,总投资15亿元;县道029改建工程,总投资1亿元。

场站建设:汽车客运南站,总投资1.3亿元,建设周期20212022。汽车客运东站,总投资1.2亿元,建设周期20222023。公共交通综合服务项目:刁家乡农村客运站、城东公交枢纽站、文博路公交枢纽站,总投资7959万元,建设周期20212022;汽车客运西站,总投资1.8亿元,建设周期20232024;汽车客运北站,总投资1.5亿元,建设周期20242025

 

第八章  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按照“要素配置讲效率、公共服务讲均衡”的原则,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第一节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深化以“一件‘事’”为牵引的“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持续推动简政放权、简化流程、数据整合,推动数据共享开放与业务协同,努力实现“不见面”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近可办、全域联办,更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加快机构职能改革。持续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张单”改革,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公平公正。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高效开展登记注册、创新开展贴心服务,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到2025年,全县市场主体达到10万家以上,年均增长15%

 

第二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严格落实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制度,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效益和活力。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引导民营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加快培育发展头雁企业、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政策直达企业转变。

 

第三节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指标统筹,深化新型产业用地供应改革,坚持“亩均论英雄”,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着力盘活存量土地,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持一体化统筹全县财税工作,统筹管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功能性平台,构建统分结合、分层分类的现代财税管理体制。提高金融要素供给水平、风险防控水平,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完善金融部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征信制度和融资担保等机制。深入推进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园区内生动力。持续深化医药、卫生、教育、文化、价格、统计等领域改革。

 

第九章  全面融入双循环,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依托郑州“枢纽+物流+开放”优势,推动供给与需求互促共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内需与外需相互协调,加快融入双循环体系,在新发展格局中扩大中牟开放新优势。

第一节  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平台

 

积极构建千亿级农产品交易平台。以万邦物流城为龙头,充分发挥全国重要农产品批发市场集散功能,借力“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农产品生产端、流通端、销售端有效衔接,构建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农批物流”,建设“买全球、卖全球”一站式交易中心,力争到“十四五”末,万邦物流基地年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

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网络平台。以纳入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契机,加快布局全省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加强“仓储+干支线运输+城市配送”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以中牟为中心、区域物流节点城市为支撑、城乡分拨配送网络为基础的“一中心、多节点、全覆盖”的冷链流通网络平台。到2025年,冷链物流总库容量突破150万吨。

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积极引进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中国制造等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创新“电商+”发展模式,推动跨境电商与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暨企业孵化平台创建工程,加快培育壮大本土电商企业与人才。到2025年,跨境电商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在对外贸易中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全县跨境电商企业突破20家,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培育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暨企业孵化平台2家。

第二节  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扩展对外开放空间。建立完善“走出去”的政府服务体系,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引导企业在研发、生产、包装、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推动内贸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鼓励骨干企业发起“一带一路”出海联盟,带动优势企业走出去,加大“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到202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年增长达到2%以上,服务贸易年增长达到2%以上

积极谋划发展口岸经济。强化与经开区协调联动,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推动占杨物流基地建设,优化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环境,加快完善与口岸经济相配套的口岸货运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郑欧班列境内境外全程“门对门”“一单制”服务,积极融入中亚、东盟物流网络。到202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额达到20亿元以上。

创新开放招商举措。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商协会为桥梁,以中介机构为窗口的“四位一体”多元联动招商网络。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坚持“延链”“补链”“强链”,运用“头部企业”招商、“技术+资本+项目”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等模式,常态化开展重点区域招商。力争“十四五”时期,累计引进中国500强企业5家、高端优质项目12个。

 

第三节  加快形成消费新高地

 

打造消费新地标。积极融入郑州大都市区消费圈,依托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之国等重大文旅项目,不断提升文化创意旅游消费影响力。围绕时尚购物、文娱休闲、旅游观光、运动健康等业态,大力发展外向型消费经济。创新消费管理模式,大力引导消费需求,创新促销形式、繁荣消费市场,适时发展夜经济,打造郑州东部消费新地标。

持续培育消费新场景。顺应消费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趋势,加快构建传统和新兴、线上和线下、城镇和乡村融合发展消费格局,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培育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积极拓展城乡消费市场,着力激发农村消费潜力。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住房消费健康发展。优化提升消费环境,加快城市商圈、步行街等建设。

 

第十章  坚持以文化城,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坚定文化自信,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统一、传承与创新相融合,培育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力争到2025年,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第一节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加大黄河文化传承挖掘和保护利用力度,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民族品格和时代价值。围绕“潘安文化”“官渡文化”“箜篌文化”“钟繇文化”等核心元素,打造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黄河文化标识项目,塑造中牟品牌。紧扣“中原文化高地”发展主题,围绕“大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继承创新,充分发挥文物和文化资源外溢辐射效应,为社会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空间。挖掘、保护濒危传统技艺、体育项目,加大非遗项目申报和认定工作,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

 

第二节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加快文旅融合态势。抓住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机遇,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向互动延伸型融合、重组型融合、渗透型融合发展,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态势。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优先、开放合作,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以全域旅游为主导,建设全域旅游数据中心,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到2025年,旅游接待人次突破3000万,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黄河湿地公园、中牟鸟类湿地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形成富有中牟特色的黄河风情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实施精品工程,提升打造等级旅游度假区、景区、民宿、乡村旅游经营单位、A级景区村庄;盘活文化和旅游消费资源,串联景、城、地标形成特色旅游线路,创造多维消费场景,发展“夜游经济”,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形成文旅商一体化发展构架;加大“云旅游”“云景区”“云民宿”“云展馆”“云娱乐”等数字产品的开发运用。创新宣传手段,制作旅游形象片、宣传册,推动旅游宣传进酒店、进机场、进车站,上手机、上电视、上网络,叫响“都市田园、创意新城”文旅品牌。

 

第三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建强用好融媒体中心,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弘扬诚信文化,提升诚信建设水平。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积极做好文明城市复审创建工作,确保2022年创建成为河南省文明城市,力争2023年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公共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第十一章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幸福美丽中牟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贯彻“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思路,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第一节  持续推进生态体系建设

 

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强生态规划建设,坚持生态惠民,统筹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国土利用、生态保护,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三线一单”成果,围绕“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加快形成“一核、两区、两带、八脉、十湖”总体生态空间格局。

高标准推进水系湿地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水系建设,以四水同治建设规划为基础,统筹推进北部水系连通及南部生态水系等水系建设,形成沟、河、湖互联互通,实现“水源优、河湖通、流水清、沿岸美”的水生态目标。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构建生态湿地15个,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滞蓄量6799

高标准推进森林体系建设。加快道路绿廊与农田林网相连通,形成层级分明、覆盖全域的林带网络。规划构建“一环、两带、三网、多园、多点”的森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一环”即绕城森林防护环;两带是指黄河、贾鲁河沿岸生态景观林带。“三网”是指交通道路“绿网”、生态水系“绿网”、高标准农田防护“绿网”构成的生态廊道网络。“多园”是指144个城市公园,满足15分钟步行圈;25个郊野公园,满足20分钟骑行圈。“多点”是指在主要道路节点及出入市口、高速下站口等节点,设计建设园林景观、打造节点亮点。强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加快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沿线绿化工作,实现绿廊贯通。

 

第二节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持续加强生态综合治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不断提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平。加大治气力度,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施城市空气质量清单式管理,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大治水力度,提高污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率,科学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保障饮用水和水环境安全。加大治土力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综合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范固体废物管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减少土壤污染。

高质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原则,深入推进“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巩固和深化黄河流域中牟段“四乱”问题整治,建立沿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有序推进退耕还湿(林、草)、封滩育草、鸟类栖息地保护、湿地污染治理等工程,构建生态系统稳定、功能突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黄河湿地生态带。实施沿黄乡村生态水系治理,对沿黄三镇的“一河三沟四湖”进行水系连通和综合治理,持续改善黄河生态环境。

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监测点位空间布局,构建“环境保护管理网格化”体系。依托网格监管框架,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元管理格局,确保辖区内所有排污单位监管“全覆盖”。全面落实环境执法“双随机”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

 

第三节  建设现代宜居城市

 

建设节水型城市。强化水资源用途管控,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确保生态基本用水,优化配置生产经营用水。坚持节水优先,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分质供水”“循环用水”。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史公湖生态水系工程、翠鸣湖水体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和民生水利转变。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制控制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持续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模式。实施企业分类环保管控和“亩均论英雄”倒逼措施,引导企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落实省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重点领域、行业率先达峰,保证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加大绿色生态建设力度,促进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构建生态安全监控体系,探索引入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提高问题发现、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企业生态文明监测,推广绿色环保型企业的先进经验,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强化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建立惩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行政、司法衔接机制,维护生态安全。

专栏8  “十四五”时期生态重点项目

生态廊道项目:G107北延生态廊道绿化:建成生态廊道13.2公里,绿化面积198亩,总投资2640万元。S312生态廊道绿化:建成生态廊道29.1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033亩,总投资1.38亿元。G310生态廊道绿化:建成生态廊道24公里,绿化面积360亩,总投资4800万元。S317生态廊道绿化:建成生态廊道13.5公里,绿化面积202.5亩,总投资2700万元。万洪路生态廊道绿化提升改造工程3.9公里,绿化面积366.9亩,总投资1223万元。S223生态廊道绿化提升6.5公里,绿化面积223.5亩,总投资1720万元。森林健康步道绿化:建成健康步道28.38公里,总投资1.24亿元。豫兴大道生态廊道绿化:建成生态廊道10公里,绿化面积150亩,总投资2000万元。科学大道生态廊道绿化:建成生态廊道18公里,绿化面积270亩,总投资3600万元。新龙路生态廊道绿化:建成生态廊道15公里,绿化面积225亩,总投资3000万元。陇海快速路生态廊道绿化:建成生态廊道19公里,绿化面积285亩,总投资3800万元。万洪路东段生态廊道绿化:建成生态廊道10.3公里,绿化面积154.5亩,总投资2060万元。郑民高速辅道生态廊道绿化:建成生态廊道10.3公里,绿化面积154.4亩,总投资2060万元。S224生态廊道绿化:建成生态廊道35公里,绿化面积525亩,总投资7000万元。

湿地项目郑州黄河湿地中牟鸟类栖息地保护区,总投资1.3亿元;赵口引黄灌区沉沙池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4.4亿元。建设周期20202023;狼城岗镇青龙潭项目。

其他项目中牟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4.6亿元,建设周期20222023;凤源河(人文路贾鲁河),总投资3.85亿元,建设周期20212022。生态林带灌溉配套设施,总投资1.5亿元,建设周期20222025;中牟县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项目,总投资9205万元,建设周期20202021;中牟县市政生活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周期20222025;中牟县果蔬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设周期20222025;中牟县城区下水道(河道)清淤淤泥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周期20222025;中牟县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3.5亿万元,建设周期20222025

第十二章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紧紧围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办实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一节  强化社会保障能力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工作,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不断提高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统筹层次,稳步提高征缴收入,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促就业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把握好房地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住房供需平衡、适配协调和职住平衡,稳定住房价格,满足多样化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实现高质量就业和持续增收。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返乡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让群众就业更充分、工作更稳定。推进全民技能提升振兴工程,实施重点群体专项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健全资金、政策、环境、培训等服务体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和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十四五”时期,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0万元以上;力争认定2个以上创业孵化平台和3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推选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12个;促进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逐步提升。力争新增技能人才110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10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0%

 

第二节  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着力发展优质教育。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健全家校社会育人机制,面向人人施教。强化素养、重视实践、突出担当,确保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公平、优质、开放、满意”为目标,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和治理现代化。创新用人机制,实施“三名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储备教师资源,补充教师3300名以上。倡导早教,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中牟义务教育阶段现代化办学、评价标准,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智能化。优化教育布局,新建初中11所、小学13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3200个以上。坚持“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突出特色、承载未来”的办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高中办学水平提升工程,打造高中教育先行示范区。创办国际部,畅通中外交流合作渠道,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新建35所普通高中、12所高中国际部,打造23所品牌高中。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新建12所职业高中,建成12所高水平职业院校,办好23所品牌职业和综合高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抓好特殊教育学校。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谋划引进“双一流”高校分校、国内外顶尖大学研究生院及研究机构。

加快建设健康城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构建适应城乡居民健康需求、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健康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健康中牟,让城乡居民更健康地生活。加快建设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补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短板,推进政府主导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重点推进人民医院、保健院和防疫站等项目建设,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中医产业发展。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应用,打造“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加快高端医疗服务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筹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十四五”时期,累计新建、改扩建医院2家,建成社区卫生站18家,乡镇卫生院2家,新增床位1200张以上,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9张以上,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4人。

提升文体服务质量。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水平。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引导和培育一批公益性文化能人,加强“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业主体,建立公正、公平和保护原创知识产权的市场体系。加大历史文化遗产晋级申报力度,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加强全民健身事业与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总量、质量和结构长期均衡协调发展。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大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年轻人流入,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依法保障妇女平等就学、就业、婚姻以及参与社会事务和民主管理等权利。完善儿童监护制度。预防控制儿童伤害,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加强青年教育、就业、住房、婚恋等服务支持,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鼓励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加强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完善青年发展状况监测评估体系。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社会为主体、医养相结合的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时期,累计引进培育养老机构3家,新增养老床位2700张以上,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人老年人40张。

9 “十四五”时期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院区:主要建设郑州新区院区及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全科医师培养基地与科研楼总投资30.6亿元

中牟县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一个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电大厦、演艺剧场、会议中心等多种功能场馆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8.3亿元

中牟县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共设5个功能区总投资0.8亿元

中牟县卫生防疫站搬迁新建项目:中牟县卫生防疫站搬迁新建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1247.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979.16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

体育中心项目(全民健身中心):建设400米标准田径场及有八个项目的体育馆、游泳馆等公共体育设施总投资5.4亿元

中牟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占地40.18亩,总建筑面积53829.18平方米,项目设置有红领巾社团活动室、团建活动室等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活动基地等设施,总投资4.56亿元。

中牟县教育事业项目:共计40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新建和续建小学、初中、高中及职教中心等各类教育设施总投资51.6亿元

第十三章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手段,健全城市治理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牟、平安中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保障城市运营安全。树牢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强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切实维护好政治安全。合理控制城区人口密度,结合城市各组团建设,推动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空间组团,构筑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空间体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逐步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大宗物资战略储备,保障能源和战略资源安全。加强县域安全保障,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地下空间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管控、国有企业风险控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大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体制机制,完善“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强化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工作衔接机制和协同机制,完善防汛抗旱等自然灾害防治基础设施,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积极推进公共消防和城乡消防设施建设,坚决预防和遏制特大火灾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理顺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的治理事权职责,构建权责明确、服务为先、管理优先、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县域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城乡基层社区的管理服务机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打造公共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受益的命运共同体。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及时排除、预警、化解各类矛盾隐患和风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理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一村(格)一警”、村(居)法律顾问长效机制,完善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各类调节联动工作体系。改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完善网络防控体系,提高治安治理水平,创建全国执法示范单位。深化“平安中牟”建设,加强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节  加快法治中牟建设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中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责。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健全执法、司法、法律服务衔接配套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积极营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健全和完善信用修复机制,营造诚信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对接金融机构、税务、公安、工商、纪检法、交通等部门数据,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广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加大力度开展重点领域突出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宣传力度,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加大对诚信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叫响“诚信中牟”。

 

第十四章  加强实施保障,凝心聚力向新百年目标奋进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政府责任,完善规划考核评价机制,汇聚全社会力量,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坚定不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严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推动全县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力度,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树立重实干、重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围绕营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行政效能低下的问题。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机制建设,持续巩固好发展好全县上下风清气正、团结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

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坚持和完善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协作,既充分发扬民主,又有效进行集中。坚持和完善“一个党委、三个党组”工作制度,健全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国有企业党委和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规定,发挥党的各个委员会等议事机构的领导决策作用,以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保证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中牟落实有力、推进有力。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责。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做好非公经济人士、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巩固扩大宗教治理成果,强化港澳台侨和海外联谊工作,画出最大同心圆,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力量。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理顺规划体系,完善以县级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乡镇、街道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功能互补、衔接协调的统一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做好规划纲要确定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实施情况纳入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体现党委政府战略意图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年度监测,开展第三方中期评估,做好评估结果应用,及时依法动态修订调整。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使命、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强势突破,为奋力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东部新城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中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商都大道1号 邮编:4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