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项目建设,细化服务保障
一是保障项目建设。在“快清障、早供地、建机制、延链条、全过程服务”上下功夫,重点做好华筑酒店、时尚产业园、橙园南商业地块、厚疆实业项目西地块、余庄加油站、天凤街加油站等项目开工前置服务保障工作。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主动谋划项目,紧盯企业投资意向,拓展信息渠道,围绕政策导向、紧盯发展所需和延链补链,靶向谋划文旅、医药等类别重点项目,落实落细服务保障工作,力促项目转化落地建设投产,支持中交一公局七公司、华中电力设计院、城建科技广场等总部经济业务向大孟转移。三是推进产业融合。以文旅产业和总部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文旅上下游相关产业,积极引进头部企业。抓住文旅行业强劲发展契机,加快对现有文旅项目的延链补链,谋划培育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文旅产业全链条。通过召开政策宣讲会、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将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招引至辖区建厂经营。
(二)坚持安全发展,守住安全底线
一是守好安全红线。严格落实“10+25”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完善“网格+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消防、防汛、突发事件应急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开展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做到全领域全天候安全监管。二是筑牢信访稳定防线。对存在集访、京访隐患的重点人员群体,逐人逐事落实“五包一”责任,集中时间和精力研究解决积案要案,提升化解率,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动,依法打击挑头闹事的组织者、煽动者及不合理诉求的缠访闹访者,坚决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三是稳固平安底线。集中力量开展风险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强化对重点人群的管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事件,坚决防止发生极端暴力事件,坚决防止发生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公共安全事故,持续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四是加强保交楼工作。瞄定保交楼保交付目标任务,集中中坚力量破解融资、施工堵点问题,力争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三)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以产业转型为重点,长效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续提升干部素质和乡村治理水平。二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依托文旅资源,培育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及餐饮住宿等文旅配套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本土农特产、文创产品等大孟“好物”,着力培育特色餐饮、露营民宿等大孟“品牌”,引导景区的供应链企业与周边资源禀赋较好的村合资合作,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供应链和配套项目,实现文旅项目的上下游产业延链补链。三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重点谋划农村道路、水利、电网、管网、照明等基础设施类项目,积极申报上级各类资金,补足未拆迁村基础设施欠账。同时继续引导群众集中拆除一批私搭乱建的钢架房,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村庄人居环境。
(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
一是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围绕“人人持证、技能大孟”,加大“订单式”和“储备式”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对接针对性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性就业培训,为群众增加收入,为项目输送人才。二是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全面摸排返贫帮扶对象,突出抓好特殊困难对象救助与帮扶,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不断提升城乡医保、社保、养老保险覆盖面,提升救急解难能力。三是推进安置区建设。加快草场、李小安两个安置区建设进度,高质量完成在外过渡群众回迁安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