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突出群众主体感。通过村干部拟定、镇政府审核、全体村民表决,将包含环境整治的村规民约放大上墙,提出“晒粮不占道、秸杆不进村、门前不堆放、屋后扫干净”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入开展问政、问需、问计、问效于民调研活动,其结果作为出台惠民措施的重要参考。无偿收回“一子两宅”1308处重点用于环境整治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突出党员身份感。将环境整治纳入“三会一课”内容,提高党员参与的积极性;给党员划片区、分任务、定责任,要求党员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亮出身份,冲锋在前,埋头实干;选树党员典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做出表率;通过党员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
三是突出干部责任感。优化考核机制,将人居环境纳入工作考核,并设立“红黑榜”晾晒成绩,激励鞭策干部;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垃圾分类制度,投入600万元建成3个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并为群众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培树了十里铺村等先进典型,也约谈了35名行动迟缓的干部,各村分步推进、前跑后追、创先争优,垃圾减量达70%。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对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的村支书纳入职业化管理,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干部坚决处理,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