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9495X/2016-00103
  • 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
  • “黄河打硪号子”项目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民歌大赛
  • 2016-08-08
  • 2016-08-08
中牟县非遗中心精心组织“黄河打硪号子”项目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民歌大赛

        中牟黄河打硪号子是为了统一步调,鼓舞干劲,宣泄情感而演唱的民间歌谣。它旋律朴实,集中地反映了黄河儿女坚毅、粗犷的精神风貌,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乾隆皇帝降旨命大学士刘统勋、协办大学士兆惠驰驿于黄河施工处(即今中牟县杨桥堤口)治理黄河,构筑堤防。他们以工代赈,广泛动员民工上河堤打硪,打硪活动遂大发展。至解放后土改时期,黄河复堤,曾上了一百二十盘硪,绵绵数里。夯打起来,号声、硪声混成一片,场面极为壮观。黄河打硪号子主要流传在中牟县北部沿黄地区的狼城岗镇、雁鸣湖乡和万滩镇。其中万滩镇较为普遍和流行。

        中牟黄河打硪号子地域特色突出:无伴奏,为集体齐唱;随劳动节奏,速度基本无变化,较缓慢,有时由一人起头,众人接唱,有时硪与硪之间相互交流,一问一答(如《对花》);号子一般都不长,且以语助词为主,内容、曲调比较简单,音域一般不超过十度,基本为民族五声调式,较多地为宫调式、微调式,具有清新、明亮、有力的大调色彩,也有的采过十度,基本为民族五声调式,较多地为宫调式、微调式,具有清新、明亮、有力的大调色彩,也有的采用商调式和羽调式,优美柔和,富有浓厚的小调特征;在旋律进行中还常用六度、八度,甚至十度的大跳,在塑造音乐形象,加强歌曲表现力方面,倚音,颤音和下滑音的使用,使其民歌风味更加浓厚。2009年6月,黄河打硪号子被公布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硪队进行“黄河号子”训练


 

闫西禄独唱曲目录制中

 

打硪队队员合影

        为展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推动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与传播,鼓励创新和交流,按照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通知精神,中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精心挑选并组织雁鸣湖太平庄《黄河打硪号子》打硪队参加9月下旬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民歌大赛。

        参赛选定独唱和重唱两个节目。独唱曲目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闫西禄演唱的《桩号》、《钉缸号》、《号两》,重唱组由闫西禄、鲁玉岐等八人组成,演唱的曲目是《桩号》、《宣圈号》、《二八号》。

        8月3日早上6点,县非遗中心主任王喜爱带领工作人员和电视台记者一同到雁鸣湖太平庄黄河大堤展开参赛曲目录制工作。在聚光灯和镜头前,13名雁鸣湖太平庄打硪队人员现场进行了“黄河打硪号子”彩排训练。队员们顶烈日冒酷暑,挥汗如雨,高标准严要求,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喊号接号拉辫打硪。一时间,铲土、打硪、叫号、接号整齐有序,场面热闹壮观,各项工作进展异常顺利。

        经过一天的努力,完成了独唱和重唱参赛曲目的录制工作。录制结束后,全体参赛队员合影留念。

                                                                                                            

主办单位:中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商都大道1号 邮编:4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