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财政政策通过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稳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精准发力?笔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加大落地力度,减税降费与财政支出并举,减轻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负担。
财政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以“相机抉择”原则,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逆经济风向”调节作用,对稳定社会预期,促进经济稳健增长意义重大。因此,“积极”财政政策应真正精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立足个体受益,向民生领域“积极”,以提振最终消费能力、激活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传统的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多在投资和生产等领域(如基础建设),但刺激投资和生产属于中间消费,最终还是要落到最终消费上来。换句话说,老百姓口袋没钱,生产再好的产品也是白搭。以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居民收入占比持续降低,进而导致消费不足。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应立足于个体受益,提升居民收入和减轻支出负担。例如:减少对工薪阶层的个税负担;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负担,从而释放居民消费、投资等内生增长动力。需要强调的是,我国民生投入与欧美福利过度化是有区别的,改善民生更多是在弥补此前发展过程中所欠下的旧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立足于企业受益,向企业减负增效“积极”,以激发企业竞争活力。经济发展最终还得依靠微观企业,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需要立足于激活微观企业的活力。传统的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一般都是政府唱主角,以投资驱动的方式扩展总需求,较少关注企业的竞争活力。然而,有效供给绝不是政府能够提供的,必须依靠企业。一是目前实体经济负担过重,必须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税费负担,提升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二是以财政补贴弥补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高科技人才激励等,提升企业内生驱动力;三是支持落后设备更新换代,加速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绿色生产率”。四是厘清电费等价格扭曲带来的企业负担,努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立足于产业发展,向优化产业结构“积极”,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通常能扩大社会总需求,但当前我国经济并不是简单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也不是简单的总需求不足,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不能简单地实施全面松动的总量扩张政策,加重调结构的困难。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必须要与产业政策、改革政策、区域政策等协同配合、精准实施,扶持培育新兴产业、战略产业、重点产业等发展,坚决遏制流向落后产业,尤其是杜绝为“僵尸企业”“去产能产业”输血。
立足于均衡发展,向非国有经济、后发展地区、缩小城乡差异等“积极”,以提升经济均衡发展。传统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由于地方政府的配套财力优势、企业众多等一些天然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让政策红利更多地落到了经济发达地区和国有大型企业的身上,加重了地区之间经济、非公企业和公有经济的不均衡性。此外,城乡差异、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也是亟待“积极”改善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