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95231/2016-00024
  • 中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综合,政务,工作,工作信息
  • 2016-05-20
  • 2016-05-20
中牟县卫计委2016年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报告

回顾2015年,中牟县医疗卫生事业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思路,重心下移,聚焦民生,在改善乡、村医疗卫生环境和提升乡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

当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85个,其中公立医院3个,非公立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302个。医疗机构总床位数2933张,平均每千人床位数6.38张。

一、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

(一)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6000万元,为11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业务用房、周转房6万余平方米,建设完成30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价值2.5万元34种基本诊疗、健康教育和康复设备,达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目标,实现了诊室、药房、治疗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五室分开,村卫生室的整体服务能力大为提升。投资3300万元为新型社区同步配套建设16个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400余万元为乡级医疗机构配备13台全监护型救护车;投入742万余元为全县基层医疗单位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DR等医疗设备。

(二)医联体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自愿合作的原则,三所县级公立医院分别与各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口帮扶、协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在双向转诊、技术帮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方式合作,县级医院定期组织医疗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定期选派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查房、手术、会诊、授课、带教等,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有效提升。

(三)信息化建设。投资近1200万元搭建全县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推动县域内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搭建县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组建全县医疗卫生专网,已实现对县直4家医疗机构业务数据的全面监管和对1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农合业务数据的全面监管。二期建设项目于2015年底启动,待2016年6月份建成后,功能将涵盖区域LIS、区域PACS、区域心电、区域体检、预约挂号、远程会诊、卫生决策等内容,并在全县三级医疗机构范围内实现居民健康卡一卡通,为全县实施分级诊疗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加强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院内信息化建设。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分别应用了电子病历软硬件系统,建立和完善HIS、LIS、PACS、医卡通、病案管理系统,实现了院内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互通共享。县疾控中心部署实施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和疫苗电子订单管理、冷链温度控制系统,并与县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无缝对接。

二、农村片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一)组织管理。按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村,村医(片医)包户包人的原则,要求各单位合理配备人员,责任到村、责任到人,确保我县农村片医覆盖率已达到100%。11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成立片医小组271个,共有片医733人,其中卫生院包村医生156人,村卫生所片医577人。

(二)软件建设。由卫生局统一招标服装设计公司,为全县733名片医设计制作了中牟县农村片医工作服,为社区片医配备电动自行车27辆、笔记本电脑11台,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2013年,又投入2万余元,为全县147名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定制统一服装。统一着装,醒目的卫生标志,增强了群众对公共卫生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三)服务模式。在乡镇卫生院医生包村,乡村医生包户的原则基础上,结合网格化管理、地图式定位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做到村村有片医,户户有医生,按照行政村的多少,人口数量分解责任到人,将40%以上的公卫服务工作交给村卫生所负责,并由片医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协议契约形式,进一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落实,2015年,共签约82355户,签约率83.09%。

三、乡村一体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完善措施。我县于2012年元月份,制定了《中牟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实行以“一考核、两机制、两独立、三补偿、五统一”为基本内容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从设置规划与建设、人员准入与执业管理、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6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着力提升乡村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二)资源整合。以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为基础,根据行政村人口以及自然村与行政村的距离等实际因素,对我县村卫生所进行资源整合、村所合并,对人员资质进行逐一审查,统一签订聘书,登记备案,最终确定302个一体化村卫生所,从业人员577人。经过整合,全县村级卫生所数量由原来的584个减少为302个,村卫生所数量大为减少,村级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集约,进一步保障了群众就医安全和质量。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有效落实

2015年全年,我县新农合基金共计补偿125.59万人次, 20716.18万元。其中:门诊统筹补偿117.47万人次、2219.21万元;家庭账户补偿796.32万元;住院补偿6.68万人次、16408.70万元;慢病补偿1.44万人次、1291.95万元。享受到补偿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有2835人, 10万元以上的有40人,达到封顶线20万元的7人。

(一)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管理制度。我县严格按照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制度设立财政专户、支出户,新农合基金实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县合管办定期对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进行运行分析,做好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预警等工作,确保基金安全。

(二)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从我县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卫生部门统筹管理新农合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势,积极探索以总额预付为主要内容的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工作。

1.科学测算,结合实际,制定住院总额预付方案。总额预付政策能否有效推行,关键在于对各定点医疗机构预付额度的确定,额度高造成基金浪费,额度低影响医疗机构业务开展,甚至造成他们的抵制,只有将预付额度确定在合理区间才能达到多赢。县合管办对相关病种近三年的费用情况先期分析研究,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测算,卫计委主要领导参与召开预付总额测算分析专题会,结合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发展实际,对医疗机构的预付总额进行统一确定,并形成文件,下发执行。经过近几年的运行,目前,总额预付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测算额度的精确度越来越高,越来越能反映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实际水平,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因为总额预付制度导致医疗机构推诿、拒收病人的现象。

2.积极推进总额预付下的按病种付费、定额补偿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进程。根据省、市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我县结合实际,将55个病种,110种治疗方式纳入到按病种付费管理。定额补偿管理的25个病种作为按病种付费的特殊形式执行,参合农民以定额补偿病种在我县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救治,个人仅支付起付线部分,剩余费用由新农合基金按定额补偿标准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这些支付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参合农民实际补偿比,扩大了受益程度。

3.推行门诊统筹总额控制制度。门诊统筹自2010年开始实施,小病在家门口即可报销补偿,并且直接减免,农民只拿自负部分,极大地方便了参合群众。随着群众接受度的提高和基金使用范围的扩大,运行过程中一度出现门诊统筹基金透支,部分村所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为减少基金浪费,有效控制门诊统筹基金支出,我县于2014年6月份推行了门诊统筹总额控制制度。根据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上年度门诊统筹基金的运行数据和实际服务人口范围等因素,经过科学测算,分别核定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基金控制额度,并按照“实际发生额在控制额度内的据实拨付,超出控制额度的按控制额拨付”的原则进行拨付。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总额控制制度以来,门诊统筹基金浪费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规范了乡村医疗机构的门诊服务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持续开展重大疾病救治工作。2015年,全县共75人次享受大病救治优惠政策,共计补偿107.48万元。

(三)开展大病保险工作。2013年以来,大病保险政策在我县持续推行,2015年保费为人均30元,大病保险封顶线为30万元,与新农合封顶线合计为50万元,大大提高了保障能力。大病保险政策是我县新农合制度的有效补充,缓解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2015年全年,全县共有1557人次享受了大病保险政策,共计补偿433.91万余元,有效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就医负担。

(四)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新农合目前已实现全县域网络化管理,县合管办可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实时监控,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二是加强监督检查。1.优化监管力量,合理分工,施行首席监督官制度,每个定点医疗机构和区域都明确首席监督官,责任到人,有压力有动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统一监管程序,公开透明。实时监控、病案审核、现场检查、回顾性调查等监管手段综合应用,保持监管工作的连续性,避免时松时紧不可持续。3.建立工作档案,从取样、调查、分析、沟通反馈、处理结果应用均要有据可查,形成书面材料建立工作档案。4.坚持监督结果的应用,纠正、规范新农合服务行为,加大违规成本,教育医务人员遵章守纪。

五、农村医疗卫生队伍不断加强。一是严格落实政策保障。为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中牟县为县级公立医院增加事业编制84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每三年以县政府名义选拔和培养“名医”10名、“学科带头人”10名、“医林新秀”30名,给予津贴补助,提高待遇,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确保高层次、高素质人才能留在基层。出台《进一步加强人事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卫生系统新进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岗位聘任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县级公立医院可根据需求特设岗位并招聘实用型人才,引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不受人员编制限制。2012年以来,累计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名,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二是严密实行绩效考核。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并向临床一线倾斜,根据工作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实施改革后,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职工收入分别提高11.5%和17.3%,极大地调动了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每年投入约50万元,组织全县570余名乡村医生进行分批免费集中脱产培训,有效提高村医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鼓励县级公立医院符合条件的医师和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其他卫生技术人员通过增加执业地点、签订协议等方式,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服务,逐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问题。

主办单位:中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商都大道1号 邮编:451450